從字面意思上看,有“瘦西湖”,肯定有“肥西湖”之稱了。
其實就是這樣的。
因為有兩個名勝古跡叫西湖,一個當然就是杭州的西湖,另一個就是揚州西湖,被稱為“瘦西湖”的就是揚州西湖。而揚州西湖的瘦來源于文人墨客對兩個西湖用兩個美女的容貌的比較而得出的結(jié)果。
第一個做比較的是乾隆年間的詩人汪亢,他把杭州西湖比成唐朝美女楊玉環(huán),她雍容華貴;而把揚州西湖以漢朝美女趙飛燕來比喻,趙飛燕輕盈苗條,所以用“瘦”來表達。自然得到“環(huán)肥燕瘦”的結(jié)果。因此他就寫了一首詩:
垂楊不斷接殘蕪,
雁齒紅橋儼畫圖。
也是銷金一鍋子,
故應喚作瘦西湖。
所以汪亢以美人之喻,行西湖之名,起的雅俗共賞,從而流傳千古。
現(xiàn)當代不少詩人都為揚州西湖寫下名詩:
揚州瘦西湖口占
何滿子
嶙峋瘦骨一西湖,
西子西來病未除。
應是減肥風尚女,
畫眉深淺入時無?
揚州瘦西湖
胡繩
其一
曾沖烽火入揚州,
木折花殘水漫流。
又到江頭看紅藥,
游人知否昔年愁。
其二
橋畔垂楊橋上亭,
波光瀲滟傍船明。
一湖春水平如鏡,
燕瘦何妨倍有情。
只所以稱之為瘦西湖,主要體現(xiàn)在一個“瘦”字上。我覺得揚州西湖,之所以稱瘦西湖主要是兩點原因:
1,其地貌的原因。揚州西湖地處揚州西北,其水道彎曲狹長,讓世人很容易聯(lián)想到一個“瘦”字。就像一個人其身高體輕,讓人看了難免不說你“瘦”。有圖為證,請看下圖:
2,文化上的原因。乾隆元年,杭州詩人汪沆來揚州游玩,飽覽揚州西湖美景后,賦詩寫到:
垂楊不斷接殘蕪,
雁齒虹橋儼畫圖。
也是銷金一窩子,
故應喚作瘦西湖。
在詩人的詩中描繪瘦西湖一帶的精致和繁華,和杭州的西湖一樣市井繁華,都是花錢的好去處。故稱“銷金一窩子”。并且與西湖廣闊的胖形成鮮明的對比。所以稱揚州西湖為瘦西湖,實在太形象了,也能得以廣傳!
瘦西湖主要有14大景點,具體包括五亭橋、二十四橋、荷花池、釣魚臺等。2014年,瘦西湖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